各学院:
根据《集美大学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教学成果奖申报与评选工作的通知》(教务〔2021〕58号)文件要求,学校定于3月16日下午开展教学成果奖答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和地点
(一)评审时间:2022年3月16日(周三)下午14:15
(二)评审地点:
1.工学组:尚大楼1012 (候场区1015)
2.文理组(含基础教育):尚大楼1019(候场区1020)
(三)答辩时长:
每组预计15分钟(含汇报8分钟,答辩5分钟)。
二、分组安排
分为高等教育文理组(含基础教育类)和高等教育工学组,安排详见附件。
三、注意事项
1.请各组按附加安排,在对应时间准时到候场区签到。
2.答辩期间不对外开放,不安排学生和观摩教师。
3.如答辩PPT需更换,请务必于3月15日16:00前发至邮箱jwcjyk@jmu.edu.cn。
4.请成果第一完成人或答辩者尽快扫码加入微信联络群。
其他未尽事宜请联系教务处教研科,联系人:杨斯诗老师,6181634。
附件:1. 高等教育工学组
2. 高等教育文理组(含基础教育类)
集美大学教务处
2022年3月14日
(一)高等教育工学组
序号 |
成果名称 |
第一完成人 |
推荐单位 |
到候场区 时间 |
1 |
“以学生为本”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曹敏杰 |
集美大学 |
14:00 |
2 |
基于新工科理念的轮机工程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于洪亮 |
轮机工程学院 |
3 |
三融通专题实践为主线的新工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许志龙 |
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 |
4 |
“多维度、立体化”高质量航海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杨神化 |
航海学院 |
5 |
多方协同的计算机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刘年生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15:00 |
6 |
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创新人才“新工科五环”培养法的建构与实践 |
陈彭 |
海洋信息工程学院 |
7 |
一心、双翼、四梁、八柱: 食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王力 |
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8 |
面向海洋、基面新工科、融合创新机制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刘强 |
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 |
9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非化工专业《化工原理》金课建设与实践 |
张玉苍 |
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10 |
双向互动校企共育的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吴泽谋 |
轮机工程学院 |
16:00 |
11 |
基于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郭晓曦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12 |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
柯江岩 |
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 |
13 |
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农林人才理论与实践“3+1”培养体系构建及应用 |
翁武银 |
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二)高等教育文理组(含基础教育类)
序号 |
成果名称 |
第一完成人 |
推荐单位 |
到场时间 |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舞龙”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王继娜 |
体育学院 |
14:00 |
2 |
新文科视域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三融驱动、四位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初良勇 |
航海学院 |
3 |
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建设的“大思政课”模式探索 |
张劲松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4 |
“海丝”战略下商务口译 3P智慧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 |
陈巧玲 |
外国语学院 |
5 |
职前职后一体、校内校外协同、研学训教融创:卓越教师计划迈向国家一流专业的厦门经验 |
刘小辉 |
理学院 |
15:00 |
6 |
《文化创意十五讲》(教材) |
郑亮 |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
7 |
田径跳跃类项目教学与创新 |
曾立火 |
体育学院 |
8 |
打造优质公共数学课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许文彬 |
理学院 |
9 |
构建多元化复合型羽毛球人才培养模式 |
陈莉琳 |
体育学院 |
16:00 |
10 |
新时代旅游管理(邮轮旅游)专业建设路径与实践 |
邱吉福 |
工商管理学院 |
11 |
新文科背景下数字赋能财经类专业转型的综合改革和实践 |
黄阳平 |
财经学院 |
基础教育类
12 |
“赋能”视域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实践 |
李雪 |
集美大学 |
1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