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根据《关于做好集美大学“高质量公共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教务〔2023〕78号)精神,为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构建具有集美大学特色的公共课教学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校公共课教学改革和创新,培育一批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优秀成果,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开展集美大学“高质量公共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经教务处初审、专家评审、教学委员会审议,确定“高质量公共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立项项目35项,其中重大项目6项、一般项目15项,共建项目14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大项目资助3万,一般项目资助1万,共建项目经费自筹,分期拨付。
二、项目研究周期1年,学校将组织结题验收工作。
三、项目负责人要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的目标与要求,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建设任务完成后,按要求报送项目结题报告。项目成果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可推广性;成果形式应以实施方案、课程资源、制度文件、教材(软件)等为主,论文、专著等个人成果为辅。
四、各项目所在单位应把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同本单位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以保证项目能按时、按质完成,同时以此为契机提高教学质量,将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
附件:集美大学“高质量公共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项目
立项汇总表
集美大学教务处
2024年4月28日
附件:
集美大学“高质量公共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立项汇总表
序号 |
学院 |
项目名称 |
项目主持人 |
项目参与人员 |
立项类型 |
1 |
体育学院 |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有效路径研究 |
陈秋斌 |
张明飞、宁峰、陈阿娜、陈建华、刘涛、周立凤、王红英、林志旭、李秋生 |
重大 |
2 |
音乐学院 |
基于“五育并举”的高校公共艺术审美课程体系研究 |
杨丽霞 |
范晓敏、汪晓东、李颖、王雯、滕腾、李建武、卢骥、刘锐、王尚宇、李雨杉 |
重大 |
3 |
理学院 |
大学数学公共课补考成因及对策研究 |
赖艺芬 |
宾红华、刘小辉、朱荣坤、方聪娜、朱敦赣、王昌金、靳珊、林世敏、李智勇、朱肖天、吴恒宇 |
重大 |
4 |
外国语学院 |
基于iTEST系统的航海类大学英语读写循环教学研究 |
杨慧盛 |
侯春杰、张劲松、余锋、周建为、郑惠瑛、朱梅花 |
重大 |
5 |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
以核心价值构建为目标的大学人文课程体系研究 |
刘利侠 |
毛怡、刘安然、王惠蓉、赖婷、吴琼、赵思木、沈建阳、刘锐、胡晓、何雪莉、黄宇君、陈素丹 |
重大 |
6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陈嘉庚精神”课程育人效果提升研究 |
董立功 |
张劲松、戴美玲、刘汇川、张丽玉、林清龙 |
重大 |
7 |
体育学院 |
集美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多元化资源共享与应用 |
邓晓峰 |
毛永、郑永忠、王晨晨、宋强、李林、宁峰、陈建华、黄耀辉、沈继东、傅鹭娜、窦煜清 |
一般 |
8 |
工商管理学院 |
三全育人”视域下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范乐乐 |
吴江秋、陈丽君、李雅宁、孙冰锋、吴艳丽、叶伟芳、邵文玲、关欣 |
一般 |
9 |
音乐学院 |
面向“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美育课程教学研究 |
范晓敏 |
范晓敏、陈育燕、李颖、刘婷、李雪、王州、翁世辉、蔡琦、覃伊梦、韩粟源、郑超然 |
一般 |
10 |
理学院 |
基于在线课程+虚拟仿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
彭东青 |
王立春、林一仙、田博、陈鑫耀、黄宏纬、刘志高、廖文良、洪嫣、卢强、潘群峰、张学荣、徐恭勤、林秋宝 |
一般 |
11 |
理学院 |
大学物理补考成因及对策研究 |
张秀钦 |
王秀琳、李翔、杨兰、陈晓伟、周昌杰、柯志坚、林青勇、宋芬、何红生、林中材、程梅娟 |
一般 |
12 |
外国语学院 |
大学英语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实践与研究 |
周志成 |
黄燕、张雪莲、黄颖慧 |
一般 |
13 |
外国语学院 |
新文科背景下基于OBE+POA双维导向的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航海专业大学英语ESP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
王玉华 |
侯春杰、杨慧盛、许平、何霞 |
一般 |
14 |
外国语学院 |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复合型人才分级教学模式探究 |
林瑞芳 |
王艳萍、甘婷、陈巧云、杜银花、林亚仁、许美华、曹斌 |
一般 |
15 |
外国语学院 |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
杜银花 |
陈巧云、许美华、江亦川、余小敏、黄燕梅、林瑞芳、陈娟娟、张帆 |
一般 |
16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实践教学课程中多维连续体评价框架构建 |
许平 |
侯春杰、杨慧盛、王玉华、周建为、郑惠瑛、朱梅花 |
一般 |
17 |
外国语学院 |
价值引领、智慧赋能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实践研究 |
黄颖慧 |
许妍、方碧月、杨若琳、张志江、王艳萍、林燕、周志成、陈曦、黄燕 |
一般 |
18 |
外国语学院 |
以高质量就业发展为导向的术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陈菊 |
阮倩、叶佳坡、汪美琼、金陈铭、黄家旋、饶妙 |
一般 |
19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集美-同安片区联盟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
赵洁 |
王玉珏、王东、杨柳夏、赖怡静、吴琦、 徐良艳、袁慧 |
一般 |
20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提升“时代新人”培育效果研究 |
戴美玲 |
王玉珏、林友德、董立功、武文君 |
一般 |
2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师生四同”模式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改革研究 |
赖怡静 |
徐晨、姚庐清、闫语、张晓琪、洪宗华、陈英杰、肖仕平、童美华、张佳彤、陈钦鹏、钱春雨、熊凤琴 |
一般 |
22 |
水产学院 |
水产专业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创业意识培养策略研究与应用 |
崔菱麟 |
张艳娇、王鹏、李玉芳、吴志远、戴耀达 |
共建 |
23 |
体育学院 |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资源优选与精准施策 |
林 伟 |
姚鲆、林金标、秦 矛、洪丽娜、林志旭、陈 恩、王涵芝、耿博鑫 |
共建 |
24 |
体育学院 |
“工海特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探索与对策研究 |
宁 峰 |
姚鲆、曹宝根、范金宇、黄云凤、陈秋斌、林志旭、廖永健、宋强、耿博鑫、赵若楠 |
共建 |
25 |
体育学院 |
排球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研究 |
洪丽娜 |
林伟、姚鲆、秦矛、黄双喜、王晨晨、傅钟澜、吴玲玲 |
共建 |
26 |
师范学院 |
美育视域下大学公共合唱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
林雨诗 |
林靖、尹箫、金晓丹、苏燕萍、杨雅惠 |
共建 |
27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提质增效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
梁志强 |
杨阿辉、郭晓曦、陈建海、谢书童、蔡莉白、林秀珍、吴向阳、钟永杰、曾华朴 |
共建 |
28 |
外国语学院 |
基于iTEST系统的艺体类大学英语国别文化教学研究 |
叶佳坡 |
陈菊、蒋亚瑜、汪美琼、林小平 |
共建 |
29 |
外国语学院 |
中外融通、美育导向: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研究 |
赵威 |
陈曦、陈伟彬、彭妍、徐惠君、李雪英、刘景玉、汤丹青、黄燕青、熊茂芳、姜如星、王雪艳 |
共建 |
30 |
外国语学院 |
大学英语教学与鳌园思想研究的多模态融合 |
江亦川 |
许美华、蒋莹、黄颖慧、程琳琳、景天宽、戴素静 |
共建 |
31 |
外国语学院 |
融汇嘉庚教育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欣赏与翻译”课程改革研究 |
许美华 |
江亦川、林燕、姚文清、黄颖慧、方碧月、林瑞芳、杜银花、陈婧、刘宝华 |
共建 |
32 |
外国语学院 |
基于师生合作评价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
甘庭芳 |
黄燕梅、蒋莹、陈婧、何霞 |
共建 |
33 |
外国语学院 |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研究 |
张劲松 |
张志江、杨庆龙、向红、林燕、杨惠盛、叶佳坡、张帆、朱礼斌、刘琴琴 |
共建 |
34 |
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 |
工海特色融合生态劳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示范 |
曹英兰 |
方泽宏、方宏达、游春明、张猛持、沈倩颖、李时莹、于依 |
共建 |
3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张丽玉 |
梅进禄、陈晓晓、吴琦、杨庆龙、林德河 |
共建 |